每每翻阅东北抗联的历史,总难以平复内心的沉重。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、长达十余年的奋战、以及不断涌现的叛徒,使得内外压力交织,斗争惨烈无比。身处敌后的抗联战士们,既要忍受饥饿和寒冷,又需承受精神上的巨大考验,忠诚与信念时时面临考验。低谷中,背叛的阴影更添压抑。人在高压和群体情绪影响下,某些选择,有时也会令人遗憾,甚至无法挽回。
祁致中是东北抗联第十一军的缔造者,被人称作“祁老虎”,其抗战事迹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。15岁那年,他自山东出发闯入关东地区,在黑龙江驼腰子金矿度过了青年时期。无法忍受日军的暴力压迫,祁夺枪参暴动,从此投身反抗。他由草莽起事者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战士,屡次带队奋勇杀敌,成为日寇畏惧的对手。
这位少年将才的结局却充满讽刺与悲剧。祁致中并非死于敌军枪口,而是被同为抗日名将的赵尚志误杀。他是东北抗联十一支正规军中,唯一倒在自己人枪口下的军长。
1937年冬,祁致中独自涉过乌苏里江,试图从苏联购置所需物资。哪知苏方对抗联首领身份表示怀疑,先后赴苏的多位领导均被扣留审查。祁与戴鸿宾、赵尚志三人同被监禁一年半。此时抗联正遭重创,各部队失联,内部分裂加剧,领导层困于牢狱中,看不到希望。长时间封闭与绝望,已为悲剧埋下伏笔。
赵尚志与祁致中均性格刚烈,因战略分歧屡起争执,两人关系持续恶化。赵身为抗联元老,对祁的不满逐渐加深,时常以祁土匪出身挖苦于前。祁致中则觉得屡遭羞辱,党内地位逐步边缘化。归国后,他连基本装备都无权获得,待遇与其他干部相距甚远。情绪愈渐低落,多次落泪诉苦,称赵尚志不信任自己。这些言行在部分领导眼中更被视为危险信号,怀疑祁有“阴谋叛变”倾向,甚至有人要求对他处以极刑。赵尚志最终也在文件上签了字。
1939年7月,乌拉嘎金矿之役爆发。祁致中先后被指责违令与消极作战,并声称在战斗中险遭黑枪暗算。五天后,年仅26岁的他被处决。从军人角度,战死沙场已是无憾。但被诬陷为叛徒,死于自己人之手,这命运令人扼腕。
这一误杀事件,不仅让祁致中壮志未酬,也将赵尚志推向个人与革命生涯的低谷。中共北满省委很快决定将赵尚志、戴鸿宾等相关责任人开除党籍。赵自此失去支撑,辗转苏联,未曾放弃抗战,直至1942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,年仅三十四岁。
初知祁致中的遭遇时,不免质疑当年的选择是否过于急躁短视。但身处历史激荡中的人们,难有后世的从容视野。生逢乱世,祁致中虽无辜遇害,史实早已为其平反;但不可忽略的是,抗联阵营确实屡次被内奸渗透,这也是难以承受的隐痛。
赵尚志与杨靖宇一北一南,皆是东北抗联的支柱人物。两位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极高的指挥艺术,也都难逃阴险背叛的噩运,最终命丧内奸之手。
以赵尚志为例。他一生虽有个性短板,无可否认地对东北抗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滞留苏联时期,仍拳拳报国之心。1942年初,他与数人重返东北,受苏军之命准备炸毁日军占领的佳木斯发电厂。不幸的是,敌特早已获悉其行动。队伍中竟有两名汉奸刘德山和张玉清。行动迫在眉睫,赵尚志在亲信保证下仍带着他们,未曾想到已陷入圈套。2月12日,赴梧桐河警察局途中,张玉清假作探听,实际联络日伪军队。刘德山则在背后开枪。赵尚志反应极快,开枪击毙叛徒,但自己亦因伤势重、孤立无援,终被捕并英勇就义。
杨靖宇将军的殉难经历更是令人愤慨。身边四名亲信相继倒戈。程斌,原为一师师长,深得信任,却带队投敌,泄露密营位置,致抗联多处补给生命线被破坏。饥寒交迫之中,敌军日夜围追堵截,杨靖宇部队陷入空前险境。
另一位叛徒张秀峰,既是杨靖宇的养子亦是卫队排长。在组织濒临崩溃之际,他盗走部队经费与机要文件,趁机叛变。张延禧则是在杨靖宇最孤立无援时提供情报。枪杀杨靖宇的张奚若,事后竟大肆宣扬自己“立功”,并四处散布“自杀”谣言,苟活至数十年后。
类似杨靖宇、赵尚志的牺牲,并非个案。邓铁梅、苗可秀、高鹏振、白子峰、陈荣久、汪雅臣、陈翰章……众多抗联领袖同样因叛徒出卖,遗憾离世。值得一提的是,抗联中有个别高级军官如谢文东、兰志渊等人,竟自甘沦为敌伪。
回望那段苦难史,真正熬到抗战胜利的抗联干部已不足数百人。41年大撤退至苏联后,多数成员幸免于难,倖存者成为革命火种得以延续。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争中,东北抗联极大牵制日伪力量,共消灭敌军十八万,而日军投入兵力总数达到七十六万。
风雪十四载,英雄的血泪凝铸东北抗联的壮烈。历史不可假设,倘若没有如此多的背叛与内耗,假如众多将领能幸存今日,抗联命运是否会完全不同?此刻唯能铭记先烈的不屈,借此回顾,亦是对那些背叛者的一记声讨。
广源优配-炒股配资安全-股票配资平台门户官网-线上股票配资专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